消费者的行为总是由某种动机主导的。常见的消费动机有价值、标准化、习惯、身份、情感等。有些人称消费者的消费动机为消费者的心理定位。因此,消费者的心理定位也有价值心理、标准心理、习惯心理、身份心理、情感心理等。当前的地板市场已经进入了消费者需求第一的时代。对于地板企业,只有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定位,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机遇。
    
    1.消费者的价值心理
        消费者喜欢某种产品的原因是他相信它会给他带来比同类产品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它有更大的潜在价值。潜在价值取决于产品的潜在质量。所谓潜在质量,不是指质量监督部门检测到的质量,而是指消费者心中感受到的质量,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主观评价。可口可乐领先百事可乐一个多世纪,因为它让消费者相信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为它宣传正宗、原创和独特。事实上,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打开市场,往往不是因为它的真实价值,而是因为它的潜在价值。潜在价值具有独特性、独立性、可信度和重要性。潜在价值是名牌效应,就像名人效应一样,是一个深深植根于消费者心中的概念。
      
  2.消费者的标准心理
        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所有道德行为规则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规范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限制着我们的言行,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标准化的面孔多种多样,包括原则、理性、义务、礼貌、友谊、忠诚、理解等因素。在许多情况下,规范可以诱发消费者行为的动机。根据市场营销专家的长期调查和研究,消费者喜欢某个品牌的原因往往是为了避免或消除与其规范和价格相矛盾的内部冲突。当消费者购买或不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时,规范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20世纪80年初,世界掀起了一股环保热潮。作为德国第一个重视环保的大众品牌,青蛙不仅以标准化的环保观点作为价值广告战略的补充,而且自豪地将其放在广告的中心。在短短三年内,它的销售量就提高了消费者的良好意识。它与全球的协调性相一致使消费者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3.消费者的习惯心理
        习惯是一种长期一段时间都很难改变的行为。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一旦形成了消费习惯,就不会轻易改变。品牌定位表达了一种哲学的情感需求,将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由于习惯的不知不觉影响,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历史上沉淀,已成为一种文化习俗,沉淀到一定的厚度,是一种文化遗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讨论,一些营销专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充分利用这一潜在文化遗产的商业理论——利用消费者的习惯心理来实现销售目标。
    
    四、消费者的身份心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份,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展示了自己的身份。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声誉、权利和地位的人,总是关注自己的身份,尽可能展示自己的身份,使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与社会活动相一致。最能展示人们身份的是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例如,有人穿着著名的高端服装,乘坐劳斯莱斯汽车,住在五星级豪华酒店。当这些信息传递给外部世界时,这个人的身份就会自然地显示出来。因此,营销专家根据人性本身的心理,总结了一套相应的营销理论——身份原则,使品牌成为消费者表达自己身份的有效武器。对于企业来说,开发比竞争对手更好、能够展示消费者身份的产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然后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5.消费者的情感心理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爱、爱、悲伤、恐惧、愤怒、厌恶等。消费者喜欢或讨厌某种产品,这是消费者情感的自然表现。经验丰富的品牌运营商已经重视这些,他们往往不遗余力地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等方式挖掘品牌增长的潜力,触动消费者的情感,充分利用消费者的情感心理来改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