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自己的名字,商有自己的标志。商品的商标专用权和个人姓名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风格剽窃和技术复制都是假的
家居商场品牌开始吸引投资和消费的恶潮
广州家居建材行业蔓延。今年4月,被家居行业广泛关注的明和美居起诉花都美居商标侵权案尘埃落定,明和美居最终胜诉。这引发了家居流通行业的思考——如何加强品牌维护和商标保护,同时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
    
    维权案例1
        两个美居之争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2008年10月,广州花都美居中心以侵犯商标使用权、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为由,在广州享有盛誉的大型家居商场高德美居购物中心(广州明和美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和美居)上法庭。
        经过两年多的诉讼,2011年4月,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和美居胜诉,判决花都美居经营者广州联盛贸易有限公司和规划者广州富豪投资规划有限公司向原告和美居赔偿18万元,要求两名被告停止侵权,不再使用美居商标,停止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并在《广州日报》上发布通知,消除侵权影响。
        两个美居法庭是广州家居建材行业第一起商标侵权民事诉讼。商标持有人的胜诉表明,房地产租赁的服务商标也是不可侵犯的,对试图毫无工作地模仿他人市场名称的个人和企业具有很强的警告意义。
    
    维权案例2
        百安居商标侵权模仿
        提到家居购物中心品牌侵权案件,早在2005年,广州就发生了以百安居为名的建材城投资诉讼案件。2005年,在白云区同和一个建材城,一家标有百安居门业标志的商店业务总监唐小姐甚至声称:百安居不是外国品牌,只是一个地名。百安居与广州百安居门业谈判后,后者愿意停止在所有商店使用百安居门业宣传标志,并向百安居住(B&Q)道歉。事件以双方和解告终。
        百安居中国市场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安居进入中国市场后,很多公司从商标标志和名称上模仿百安居,如家安居B&Q百安居商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人知,知名度相当高。百安居多次遭遇商标侵权和误导消费行为。对于这些侵权事件,百安居也诉诸法律。但由于侵权企业违法成本低,侵权时有发生,没有得到遏制,维权之路相当艰难漫长。现在,百安居一直在寻求工商部门的支持,希望能有效打击名称侵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点评
        业内人士指出,侵权行为阻碍了家居建材行业的标准化发展,带来了许多危害:首先侵犯了企业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了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解,误导了消费者,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果消费者因为无法识别真假而无法投诉劣质产品,不仅会保护自己的利益,还会损害他们对侵权商家的印象,也会导致企业的推广困难。
    
    律师分析
        服务商标侵权不易判决
        北京市集佳(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邱斌主要从事知识产权保护案件,告诉记者,百安居等知名品牌之所以说维权难,美居商标维权案件二审胜诉需要两年时间,主要是因为家居店商标属于服务商标,不同于家具、彩电、汽车等普通商品的商品商标。服务商标,特别是房地产租赁,难以界定侵权行为和内容。邱斌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商标贴在椅子上。很明显,商标的主体是椅子,一个商标贴在一瓶矿泉水上。很明显,商标的主体是矿泉水,而一个标志挂在家具市场门口,但很难确定商标指向的业务内容是家具销售还是物业租赁。在审判过程中,法院容易将商场租赁方的管理行为与下属商户的家具建材销售行为混淆,造成判断和维权困难。
        一些法律专家曾表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在保护知识产权持有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侵权证据收集困难等问题,知识产权持有人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赔偿。同时,由于违法成本低,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将反复进行调查。
    
    知识产权案件多为酌定赔偿
        在美居中心的权利保护案件中,在经济赔偿方面,明和美居一直以25万元作为诉讼赔偿的目标。近年来,美居中心的品牌维护成本早在数千万元之上。广州花都美居中心以美居的名义吸引投资和运营也获利了很多。为什么诉讼目标只有25万元,最终法院只裁定两名被告共赔偿18万元?
        了解到,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案件多为自由裁量权赔偿。由于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只是企业收入的一个方面,难以收集证据和判断。因此,法官大多在50万元按照惯例和原告的要求进行自由裁量权赔偿。
        明和美居负责人李志宽表示,美居用法律武器起诉花都美居中心维权的目的是保护自身权益,整顿行业氛围,而不是物质赔偿本身。法院对美居中心商标的认可,体现了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也有力打击了家居行业抄袭模仿的不正之风。美居中心还将与吉佳律师事务所合作,对其他美居中心侵权行为提起法律保护和诉讼。
    
    商标专用权不受地域限制
        美居维权案尘埃落定,但留给家居界和法律界的思路还是很多的。
        据律师透露,目前工商局对企业字号的审批和商标局对商标的审批没有很好地衔接,各个行政区域的市场名称登记行为没法限制。
        例如,明和美居在广州注册了美居商号,企业名称为广州明和美居中心。如果北京有企业注册美居商号和北京美居中心的市场名称,也是合法的。这就是为什么上诉案件的最终审判没有裁定广州花都美居中心改名,是要求其不能单独使用美居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