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不是房价的简单回报,而是房地产市场转型的标志——将进入平民时代,即房地产市场暴利的结束和大多数中产阶级能够买房的时代。 目前,我国社会平均利润率约为8%,房地产行业平均利润率超过30%。同时,房地产也是一个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市场。因此,在高利润率的刺激下,社会上的大部分资源涌入这一市场,造就了中国3万多家房地产企业和空置商品房1.31亿平方米的市场状况。因此,经过社会资源分配的调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正处于接近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阶段。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机器)需求基本停滞,大多数真正能形成需求的是自住需求。在自住需求中,可分为住房需求和新需求。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涨始于2003年,房地产需求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回升。一般来说,房地产不同于汽车,前者的时尚变化周期比后者要长得多。因此,从2003年开始购买新住房的居民很难在未来几年形成房屋变化潮,而在此之前购买房地产形成的房屋变化潮在前一阶段基本上已经耗尽。对于新的房地产需求,情况并不乐观。未来几年可以形成新需求的人是未来新的中产阶级,这一阶级的增长率远低于商品房供应率。此外,经济的收入效应和股市的财富效应在未来几年很难显示,这些因素将显示未来几年新的房地产需求将大幅下降。 还须看到,我国人均GDP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仍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投资,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过度扩张只会导致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入该领域,最终只会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有的局面。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后发生的现象。中国仍处于工业化时期,正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科技投资和产业研发是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不仅打击了企业研发的热情,而且转移了企业科技投资所需的资金。从长远来看,它将危及中国创新国家的建设计划,而中国创造战略将无法真正实现。因此,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前的非理性飙升后,作者认为,中央政府应该利用这一次调整来减少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国内需求不足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弱点,特别是在当前外围市场恶化的背景下。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方式是提高居民收入,但作者认为应更加关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可否认,房地产需求也是社会需求的一部分,但在高房地产价格的背景下,其他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将大大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导致更多的社会资源接近房地产市场,从而导致其他领域的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居民的实际消费下降。因此,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使房地产市场释放过度集中的社会资源,从而更好地发展其他社会领域。只有这样,社会消费才能真正处于良性、健康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从短期来看,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是不可避免的。此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飙升与银行贷款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银根的紧缩无疑使市场的飙升不可持续。此外,以往快速增长的经济也将下降,人口红利将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逐渐消失。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也将给未来是否有大量低成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应带来不确定性。在当今的全球化中,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都有所放缓或下降。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成员,在全球经济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由经济周期引起的。 因此,中国房地产市场民用时代的到来是对中国过早透支社会资源发展房地产市场的回顾。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监管应及时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战略,不得急于拯救市场,失去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好时机。
上一篇:看来楼市的“观望”情绪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下一篇:陶瓷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产业,没有谁都能活下去,只是怎么个活